第六十六章 應對之法
關燈
小
中
大
樓蘭兵變的消息傳入了長安。
李隆基收到由樓蘭長史張修親手書寫的塘報之後非常震驚。
塘報中張修將這件事情和九年前的那件事情聯系了起來,張修在奏折中建言紅妝的勢力已經滲透非常之深,是大唐最大的威脅,朝廷應該重視紅妝的勢力。
李隆基非常重視張修的建言,這些年來他最擔心的那個問題依然沒有解決,他命令張修察查此事,務必將藍羽擒獲。
張修此次平叛有功,賞賜百金,下旨給張修臨時專斷之權,並且命令安西節度使蘇正見全力協助張修。
此次兵變已經預示著安西的局勢並不是原來安定的景象,紅妝早已經滲透進入唐軍,存在無法預知的變數,眾臣商議之後,提升了安西的軍備等級,在安西全力緝捕藍羽。
李林甫本來是一個極其謹慎的人,在發生樓蘭兵變之後,便和紅妝之間原來就很隱秘的聯系完全進入蟄伏狀態,扶龍山莊依然沒有掌握到確鑿的證據。
李亨決心要鏟除紅妝,便將張修調任樓蘭,張修也不負眾望,破獲了樓蘭兵變,在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之後,李亨準備將西域紅妝之事稟告李隆基,因此李亨秘密拜見了李隆基。
沒有人知道此次李隆基和李亨商議了什麽內容。
樓蘭兵變之後,京城漕運中斷,除了提升邊鎮的軍備等級之外,李隆基立即召集眾臣,商議漕運中斷之事。
這一次李隆基是非朝會時間召集朝臣,眾臣皆覺得有緊急情況,有些敏銳的朝臣將樓蘭兵變的消息與九年前發生的事件聯系了起來,不由得心中吃了一驚。
李隆基駕到,眾臣山呼萬歲。
李隆基環視一周直接進入了主題,“眾卿,漕運斷絕,關中百姓陷入缺糧境地,朕欲盡快回覆漕運,眾卿有何良策?”
李林甫是朝廷右相,出班奏道:“陛下,最主要的就是疏通漕運,臣以為從禁軍中抽掉人手趕往工地,並且從東都調集糧草,雖然官道運力有限,但是以少集多,能夠暫時緩解燃眉之急。”
“太倉存糧還有多少?漕運修通還需要多長時間?”
李林甫道:“太倉存量還有二十萬石,田原渠缺口為十五丈,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。”
“除了搶修漕運,有沒有其他辦法補糧。”李隆基似乎要另外一種解決辦法。
眾臣眉眼低垂,陷入了沈默。
劉羨之出班奏道:“陛下,臣以為,目前要依靠陸路進行補充。”
李林甫眉頭微皺,似乎對劉羨之的建言有些不解,“劉大人,目前漕運斷絕,陸路運輸與往常相比貨物增加了十倍,潼關擁堵不堪,每天進京的糧食不到三千石。”
劉羨之道:“臣有一個法子,可以讓陸路運輸的糧食增加到一萬石。”劉羨之似乎成竹在胸,心中早有計較。
李亨對劉羨之似乎很有信心,道:“若能有一萬石,到還能夠接續目前緊張的局面。”
眾人將目光投向了劉羨之,想聽聽他究竟有怎樣的智計。
劉羨之略微思索,從容道:“陛下,臣以為,其一,對除了糧草之外的貨物收取重稅,對運輸糧草的商行不收稅並且進行獎勵,運輸三十石糧食獎勵一石,其二,朝廷還要鼓勵民間運力,只要加入運糧隊伍,都可以獲得朝廷的獎勵。”
“此法可行。”
“此舉甚好!”
幾位大臣聽完劉羨之的建言之後,發出了幾聲讚嘆。
目前長安的糧價上漲了兩倍,這樣的獎勵可謂非常誘人。
李隆基點了點頭,“對於劉羨之所言,眾卿以為如何?”
眾臣皆以為然,戶部侍郎提出了一些合理補充。
李隆基與眾臣商議之後皆一一準予,他輕輕嗯了一聲,像是做出了決定,“太子,此事就由你來負責,漕運那邊也不能松懈,要加快工期的進度。”
李亨道:“兒臣遵旨。”
李林甫的眼神低垂,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忌之色。
在李林甫的眼中,劉羨之是一個懂得識時務的人,其對於兩個派別的暧昧李林甫早已經不奇怪了,但是不知為什麽對於劉羨之今天的表現李林甫感受到了一種威脅。
李隆基對括戶一事中李亨的表現比較滿意,在括戶一事中穩紮穩打,從大局出發,幾項舉措也頗有成效,切合實際,並且李亨為人也比較恭順謙和,做事情秉節持重,作為父親,李隆基對李亨的謙和為人,持重行事的作風很欣賞,對李亨也充滿了信心,因此將運糧交給太子,便是對李亨的一種信任。
樓蘭兵變之後,長安全城戒備。
皇宮的守衛也增加了一倍。
禁軍每天對長安各街道進行巡視。
李隆基為帝三十多年,自從扶龍山莊事件之後,便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維護皇權,用權謀制衡朝中派系,而對於處理國政,李隆基對於朝中大臣的建言也會思慮是否其中有其他的利益關系,在處理國政的人選上也會反覆思慮,而自從李亨成為太子之後,李隆基在處理國政方面給與了更多的信任,這是李隆基在扶龍山莊一案之後未曾有過的舉動,而李亨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令李隆基失望。
接下來的幾日,李亨組織東宮人手,一面忙於陸路運輸,一面搶修漕運。
陸路上鼓勵運糧,對其他貨物收取原來兩倍的稅費,果然收效甚佳,由於朝廷的政令,潼關道上十有八九皆是運糧的馬車,因此朝廷不用在收取課稅上花時間,經過查驗之後皆是迅速通過,因此陸路通行效率大增,每日輸入長安的糧食也大增,經過統計,五天來進入長安的糧食總共有六萬三千石,雖然糧草供應仍不算充裕,但是畢竟解了當前的燃眉之急,長安的糧價開始回落。
為了進一步加緊工期,早日修覆漕運,李亨抽掉了一部分禁軍,雖然士兵和民夫不停的趕工,但是長安一直陰雨連綿,缺口水流很急,填補的難度很大,進展仍然要比預想中的慢。
禁軍每天都會例行巡視,並沒有發生其他的突發狀況。
李亨開始施行限量令,規定了每人口糧的數量,限糧令一出,使得長安的糧食供應滿足基本需求,但是現實的情況往往要覆雜的多。
長安有五個縣,因為從洛陽運來的糧食是優先供給長安,加之皇親國戚的特殊要求,供應周邊縣域的糧食便比計劃中的大大減少,李亨也知道長安的用量會占據很大一部分,但是等到房琯將糧草供給統計出來的數字拿來的時候,李亨大吃一驚,他發現長安用糧占據了供給糧食的十之有八,也就是說分到三個大縣老板姓手中的糧食只有一萬兩千石,這樣老百姓能夠吃得飽嗎?於是他決定親自和房琯去長安縣視察民情。
李亨和房琯微服私訪坐著馬車離開了長安城,馬車行駛了大概一個時辰的距離,便來到了長安縣的一個村落,兩人走下馬車,看了看村落周圍的農田,遠處農夫們進行著勞作,但是相比去年,勞作的農夫要少很多,李亨邁步向前方的村落走去。
李亨來到了一家農戶的門前,門半開著,李亨敲了敲門。
“是誰呀?”傳來一個老婆婆沙啞的聲音。
這時走出來一個中年婦人,長得慈眉善目,只是神情看起來有一些疲累,她打量了李亨一眼,李亨雖然今日簡裝微服私訪,但是氣度不凡,“這位官人是要找誰?”
農戶家中有一位老婆婆一位中年夫人,還有一個五歲的男童在院中玩耍。
李亨溫言道:“這位大姐,我們是去京求學的學子,路過此地,特來討一碗水喝。”
中年婦女打量了一下李亨,道:“我們這個地方是比較偏僻,最近的客棧要離這十裏,你等一等。”說罷中年婦女走向廚房,老婆婆瞇著眼打量著李亨,“這位小哥,你這個時候去京城,真的沒有趕上時候。”
“大娘為何如此說項?”
老婆婆眼神中露出黯淡之色,嘆了一口氣,“現在漕運阻斷,我們連糧食都沒有。”
李亨和房琯對視一眼,“大娘,我聽聞說,朝廷已經下了限糧令,目的便是令每個百姓都有口糧,都能吃飽飯。”
老婆婆搖了搖頭,嘆了一口氣,“那些當官的早將我們這些百姓的口糧占了去,哪有我們這些百姓們吃的。”
李亨聽老婆婆如此言語,心中不由一動,“大娘,那你們現在吃什麽?”
“我的兒子早上就出去山上采野菜了,我們現在只能依靠野菜來維持生活。”
李亨的心中忽然生氣一陣怒火,他的手緊緊捏著袖邊,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語氣,看著眼前的老者,眼神中露出憐惜之情,“老婆婆,我這裏有些銀兩,算是一點川資吧。”
老婆婆連忙推辭,“你只不過喝碗水,我們怎麽能夠收你的錢。”
老婆婆堅辭不收,李亨只好作罷,李亨走進了廚房,發現竈臺上空空如也,剛才的中年婦人用木瓢舀了一碗水捧至李亨的面前,李亨接過碗之後,看著比較渾濁的水,心中忽然覺得有一些愧疚,又有一些難過。
李亨和老婆婆寒暄了幾句,從農戶家告別,李亨和房琯走在路上,表情有些嚴肅,沈聲對身旁的房琯道:“父皇令我負責京畿糧草供應,想不到百姓如此疾苦,在百姓的心中,我這個太子一定是一個昏庸的太子。”
房琯心中一驚,行了一禮,連忙勸道:“殿下萬萬不可如此想,殿下的限糧令絕對沒有錯,若不是限糧令,百姓們的生活或許要比現在還要糟糕,本應供應百姓的糧食被豪門官宦克扣,因此流入百姓手中的口糧很少。”
李亨忽然停住了腳步,轉過身看著房琯,“我不能看著百姓吃野菜,明日,我要將那些肆意克扣百姓口糧的官宦豪門一律按照朝廷律法嚴懲。”
房琯看著李亨,眼神堅定,“臣願追隨殿下左右,萬死不辭。”
說罷,李亨大步朝前走去。
李亨查出了一些肆意克扣百姓口糧的官員,以律法嚴懲,對於那些非法占據糧食的豪門勳貴,李亨嚴令他們交出三倍的口糧,一時間,朝廷皆因李亨突然間的雷霆之法而震驚,因為幾斤糧食便以律法嚴懲,有些豪門勳貴認為這次事件也是李亨上次括戶之事的延續,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削弱豪門勳貴。
成國伯是大將軍之後,他認為先祖們跟隨太宗皇帝打天下,曾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,在李亨的手裏,幾百號人的國公府多拿幾十石糧食都是違法朝廷法度,這明擺著是要那他們這些勳爵之後動刀子,因此對李亨的這項法令置之不理。
李亨以阻礙朝廷政令為由將成國伯押如大牢,此事那些本來想反對的豪門勳貴立刻交出了糧食。
李亨通過縮減豪門勳貴的口糧獲得了六千石糧食,便將這些糧食運往長安縣,供給長安縣的百姓。
百姓的用糧得到了緩解,人心得到了安定。
緩解並不是解決,如果漕運沒有恢覆,長安的糧價依然會上漲,關中依然會面臨缺糧境地。
樓蘭兵變,被張修阻止,漕運中斷,由於朝廷應對得宜,並無出現其他的狀況,接下來,紅妝還隱藏著什麽計劃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李隆基收到由樓蘭長史張修親手書寫的塘報之後非常震驚。
塘報中張修將這件事情和九年前的那件事情聯系了起來,張修在奏折中建言紅妝的勢力已經滲透非常之深,是大唐最大的威脅,朝廷應該重視紅妝的勢力。
李隆基非常重視張修的建言,這些年來他最擔心的那個問題依然沒有解決,他命令張修察查此事,務必將藍羽擒獲。
張修此次平叛有功,賞賜百金,下旨給張修臨時專斷之權,並且命令安西節度使蘇正見全力協助張修。
此次兵變已經預示著安西的局勢並不是原來安定的景象,紅妝早已經滲透進入唐軍,存在無法預知的變數,眾臣商議之後,提升了安西的軍備等級,在安西全力緝捕藍羽。
李林甫本來是一個極其謹慎的人,在發生樓蘭兵變之後,便和紅妝之間原來就很隱秘的聯系完全進入蟄伏狀態,扶龍山莊依然沒有掌握到確鑿的證據。
李亨決心要鏟除紅妝,便將張修調任樓蘭,張修也不負眾望,破獲了樓蘭兵變,在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之後,李亨準備將西域紅妝之事稟告李隆基,因此李亨秘密拜見了李隆基。
沒有人知道此次李隆基和李亨商議了什麽內容。
樓蘭兵變之後,京城漕運中斷,除了提升邊鎮的軍備等級之外,李隆基立即召集眾臣,商議漕運中斷之事。
這一次李隆基是非朝會時間召集朝臣,眾臣皆覺得有緊急情況,有些敏銳的朝臣將樓蘭兵變的消息與九年前發生的事件聯系了起來,不由得心中吃了一驚。
李隆基駕到,眾臣山呼萬歲。
李隆基環視一周直接進入了主題,“眾卿,漕運斷絕,關中百姓陷入缺糧境地,朕欲盡快回覆漕運,眾卿有何良策?”
李林甫是朝廷右相,出班奏道:“陛下,最主要的就是疏通漕運,臣以為從禁軍中抽掉人手趕往工地,並且從東都調集糧草,雖然官道運力有限,但是以少集多,能夠暫時緩解燃眉之急。”
“太倉存糧還有多少?漕運修通還需要多長時間?”
李林甫道:“太倉存量還有二十萬石,田原渠缺口為十五丈,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。”
“除了搶修漕運,有沒有其他辦法補糧。”李隆基似乎要另外一種解決辦法。
眾臣眉眼低垂,陷入了沈默。
劉羨之出班奏道:“陛下,臣以為,目前要依靠陸路進行補充。”
李林甫眉頭微皺,似乎對劉羨之的建言有些不解,“劉大人,目前漕運斷絕,陸路運輸與往常相比貨物增加了十倍,潼關擁堵不堪,每天進京的糧食不到三千石。”
劉羨之道:“臣有一個法子,可以讓陸路運輸的糧食增加到一萬石。”劉羨之似乎成竹在胸,心中早有計較。
李亨對劉羨之似乎很有信心,道:“若能有一萬石,到還能夠接續目前緊張的局面。”
眾人將目光投向了劉羨之,想聽聽他究竟有怎樣的智計。
劉羨之略微思索,從容道:“陛下,臣以為,其一,對除了糧草之外的貨物收取重稅,對運輸糧草的商行不收稅並且進行獎勵,運輸三十石糧食獎勵一石,其二,朝廷還要鼓勵民間運力,只要加入運糧隊伍,都可以獲得朝廷的獎勵。”
“此法可行。”
“此舉甚好!”
幾位大臣聽完劉羨之的建言之後,發出了幾聲讚嘆。
目前長安的糧價上漲了兩倍,這樣的獎勵可謂非常誘人。
李隆基點了點頭,“對於劉羨之所言,眾卿以為如何?”
眾臣皆以為然,戶部侍郎提出了一些合理補充。
李隆基與眾臣商議之後皆一一準予,他輕輕嗯了一聲,像是做出了決定,“太子,此事就由你來負責,漕運那邊也不能松懈,要加快工期的進度。”
李亨道:“兒臣遵旨。”
李林甫的眼神低垂,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忌之色。
在李林甫的眼中,劉羨之是一個懂得識時務的人,其對於兩個派別的暧昧李林甫早已經不奇怪了,但是不知為什麽對於劉羨之今天的表現李林甫感受到了一種威脅。
李隆基對括戶一事中李亨的表現比較滿意,在括戶一事中穩紮穩打,從大局出發,幾項舉措也頗有成效,切合實際,並且李亨為人也比較恭順謙和,做事情秉節持重,作為父親,李隆基對李亨的謙和為人,持重行事的作風很欣賞,對李亨也充滿了信心,因此將運糧交給太子,便是對李亨的一種信任。
樓蘭兵變之後,長安全城戒備。
皇宮的守衛也增加了一倍。
禁軍每天對長安各街道進行巡視。
李隆基為帝三十多年,自從扶龍山莊事件之後,便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維護皇權,用權謀制衡朝中派系,而對於處理國政,李隆基對於朝中大臣的建言也會思慮是否其中有其他的利益關系,在處理國政的人選上也會反覆思慮,而自從李亨成為太子之後,李隆基在處理國政方面給與了更多的信任,這是李隆基在扶龍山莊一案之後未曾有過的舉動,而李亨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令李隆基失望。
接下來的幾日,李亨組織東宮人手,一面忙於陸路運輸,一面搶修漕運。
陸路上鼓勵運糧,對其他貨物收取原來兩倍的稅費,果然收效甚佳,由於朝廷的政令,潼關道上十有八九皆是運糧的馬車,因此朝廷不用在收取課稅上花時間,經過查驗之後皆是迅速通過,因此陸路通行效率大增,每日輸入長安的糧食也大增,經過統計,五天來進入長安的糧食總共有六萬三千石,雖然糧草供應仍不算充裕,但是畢竟解了當前的燃眉之急,長安的糧價開始回落。
為了進一步加緊工期,早日修覆漕運,李亨抽掉了一部分禁軍,雖然士兵和民夫不停的趕工,但是長安一直陰雨連綿,缺口水流很急,填補的難度很大,進展仍然要比預想中的慢。
禁軍每天都會例行巡視,並沒有發生其他的突發狀況。
李亨開始施行限量令,規定了每人口糧的數量,限糧令一出,使得長安的糧食供應滿足基本需求,但是現實的情況往往要覆雜的多。
長安有五個縣,因為從洛陽運來的糧食是優先供給長安,加之皇親國戚的特殊要求,供應周邊縣域的糧食便比計劃中的大大減少,李亨也知道長安的用量會占據很大一部分,但是等到房琯將糧草供給統計出來的數字拿來的時候,李亨大吃一驚,他發現長安用糧占據了供給糧食的十之有八,也就是說分到三個大縣老板姓手中的糧食只有一萬兩千石,這樣老百姓能夠吃得飽嗎?於是他決定親自和房琯去長安縣視察民情。
李亨和房琯微服私訪坐著馬車離開了長安城,馬車行駛了大概一個時辰的距離,便來到了長安縣的一個村落,兩人走下馬車,看了看村落周圍的農田,遠處農夫們進行著勞作,但是相比去年,勞作的農夫要少很多,李亨邁步向前方的村落走去。
李亨來到了一家農戶的門前,門半開著,李亨敲了敲門。
“是誰呀?”傳來一個老婆婆沙啞的聲音。
這時走出來一個中年婦人,長得慈眉善目,只是神情看起來有一些疲累,她打量了李亨一眼,李亨雖然今日簡裝微服私訪,但是氣度不凡,“這位官人是要找誰?”
農戶家中有一位老婆婆一位中年夫人,還有一個五歲的男童在院中玩耍。
李亨溫言道:“這位大姐,我們是去京求學的學子,路過此地,特來討一碗水喝。”
中年婦女打量了一下李亨,道:“我們這個地方是比較偏僻,最近的客棧要離這十裏,你等一等。”說罷中年婦女走向廚房,老婆婆瞇著眼打量著李亨,“這位小哥,你這個時候去京城,真的沒有趕上時候。”
“大娘為何如此說項?”
老婆婆眼神中露出黯淡之色,嘆了一口氣,“現在漕運阻斷,我們連糧食都沒有。”
李亨和房琯對視一眼,“大娘,我聽聞說,朝廷已經下了限糧令,目的便是令每個百姓都有口糧,都能吃飽飯。”
老婆婆搖了搖頭,嘆了一口氣,“那些當官的早將我們這些百姓的口糧占了去,哪有我們這些百姓們吃的。”
李亨聽老婆婆如此言語,心中不由一動,“大娘,那你們現在吃什麽?”
“我的兒子早上就出去山上采野菜了,我們現在只能依靠野菜來維持生活。”
李亨的心中忽然生氣一陣怒火,他的手緊緊捏著袖邊,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語氣,看著眼前的老者,眼神中露出憐惜之情,“老婆婆,我這裏有些銀兩,算是一點川資吧。”
老婆婆連忙推辭,“你只不過喝碗水,我們怎麽能夠收你的錢。”
老婆婆堅辭不收,李亨只好作罷,李亨走進了廚房,發現竈臺上空空如也,剛才的中年婦人用木瓢舀了一碗水捧至李亨的面前,李亨接過碗之後,看著比較渾濁的水,心中忽然覺得有一些愧疚,又有一些難過。
李亨和老婆婆寒暄了幾句,從農戶家告別,李亨和房琯走在路上,表情有些嚴肅,沈聲對身旁的房琯道:“父皇令我負責京畿糧草供應,想不到百姓如此疾苦,在百姓的心中,我這個太子一定是一個昏庸的太子。”
房琯心中一驚,行了一禮,連忙勸道:“殿下萬萬不可如此想,殿下的限糧令絕對沒有錯,若不是限糧令,百姓們的生活或許要比現在還要糟糕,本應供應百姓的糧食被豪門官宦克扣,因此流入百姓手中的口糧很少。”
李亨忽然停住了腳步,轉過身看著房琯,“我不能看著百姓吃野菜,明日,我要將那些肆意克扣百姓口糧的官宦豪門一律按照朝廷律法嚴懲。”
房琯看著李亨,眼神堅定,“臣願追隨殿下左右,萬死不辭。”
說罷,李亨大步朝前走去。
李亨查出了一些肆意克扣百姓口糧的官員,以律法嚴懲,對於那些非法占據糧食的豪門勳貴,李亨嚴令他們交出三倍的口糧,一時間,朝廷皆因李亨突然間的雷霆之法而震驚,因為幾斤糧食便以律法嚴懲,有些豪門勳貴認為這次事件也是李亨上次括戶之事的延續,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削弱豪門勳貴。
成國伯是大將軍之後,他認為先祖們跟隨太宗皇帝打天下,曾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,在李亨的手裏,幾百號人的國公府多拿幾十石糧食都是違法朝廷法度,這明擺著是要那他們這些勳爵之後動刀子,因此對李亨的這項法令置之不理。
李亨以阻礙朝廷政令為由將成國伯押如大牢,此事那些本來想反對的豪門勳貴立刻交出了糧食。
李亨通過縮減豪門勳貴的口糧獲得了六千石糧食,便將這些糧食運往長安縣,供給長安縣的百姓。
百姓的用糧得到了緩解,人心得到了安定。
緩解並不是解決,如果漕運沒有恢覆,長安的糧價依然會上漲,關中依然會面臨缺糧境地。
樓蘭兵變,被張修阻止,漕運中斷,由於朝廷應對得宜,並無出現其他的狀況,接下來,紅妝還隱藏著什麽計劃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